网易首页 > 网易房产 > 正文

海外华侨华人恳切建言:垃圾分类可以这样办

0
分享至

自7月1日以来,被称为“史上最严”的垃圾分类措施——《上海市生活垃圾管理条例》实施半月有余。一些上海市民笑称,“这是什么垃圾”如今成为他们每天需要面对的“灵魂拷问”。而对于许多海外华侨华人来说,这个问题不难回答。

在不少西方国家,垃圾分类已经形成较为完整的体系,也成为民众习以为常的生活环节。在接受本报采访时,定居海外多年的数名华侨华人在为中国垃圾分类行动点赞的同时,也分享了他们的经验和心得。

关键在于习惯的养成

如何区分不同种类的垃圾?这是《上海市生活垃圾管理条例》正式实施以来,不少上海市民面临的困惑,也成为众多网友乃至各大媒体讨论的热门话题。其实,初到海外生活时,不少华侨华人也曾遇到类似难题。

“刚到日本时,我们也乱扔过垃圾,但是很快,周围的人就会帮你捡起来。”在东京生活了20多年的刘洪还记得,如果扔错垃圾,周围邻居知道是谁扔的,就会放回他的家门口,并贴上写有注意事项的字条。久而久之,习惯养成了,也就不再乱扔了。

在刘洪看来,细致是日本垃圾分类的一大特点。不同种类的垃圾须在特定日期和时段进行处理,不同地区间的垃圾分类标准也有差别。以他所在的东京都练马区为例,周一和周四扔可燃垃圾,周二扔瓶子、罐子、塑料桶等可回收垃圾,大家具、家电在内的粗大垃圾则需提前联系处理,并贴上专门的贴纸。此外,为了让初来乍到的外国人尽快适应垃圾分类,日本的区役所和市役所还会提供专门的手册,社区和房东也会给予相应指导。

德国华人华侨联合会主席李阿平初到海外生活时也有相似的经历。“我们开始的确很不习惯,有时直接就把废纸扔进垃圾桶。后来,看到德国民众特别认真地进行分类,我们受到感染,也感到这是自己的一种责任。”

20世纪90年代以后,德国逐步将日常垃圾分类细化为厨余垃圾、废纸张、包装材料、废旧玻璃、其他垃圾、特殊有毒垃圾以及大型废弃物等几大类。“德国垃圾分类分得很细,每一项处理起来很便利。”李阿平认为,这是值得学习的经验。

“关键在于社会习惯的形成。”新西兰中华青年联合会会长孙朕邦介绍,新西兰在垃圾分类方面同样有非常细致的标准。为了提高市民的参与度,在他生活的奥克兰市,当地政府还会免费向市民推广含有蚯蚓的“有机垃圾分解桶”,市民可以用这些分解桶将垃圾降解成肥料,用于灌溉自家花园或菜圃。

让环保诉求成为自觉

继上海之后,北京市城市管理委日前表示,北京也将推硬招,试点生活垃圾“不分类、不收运”机制,倒逼居民小区、企事业单位及各类公共机构提升垃圾分类效果。据悉,到2020年底前,全国46个先行先试的重点城市将基本建成垃圾分类处理系统。

“垃圾分类本身是非常积极的举措。当然,在试点过程中可能出现一些问题,需要总结经验。”美国联邦最高法院出庭律师张军建议,可以适当参考美国在垃圾分类中实行的政府与民众共建的“双轨制”,即一方面联邦政府和各州出台相关法律,另一方面对民众开展教育,让他们从小开始培养垃圾分类的意识。“最终让环保诉求成为全社会民众自发的意愿”。

刘洪也认为,有关垃圾分类的教育很重要。“我的孩子在上幼儿园时,老师就教他如何进行垃圾分类了。只有通过一点一滴的培养,孩子长大以后才能形成自觉的意识。”他介绍,在日本,社区会定期举办讲座,向民众普及垃圾分类的具体操作规范和环保知识,同时还会印刷一些相关图文资料,免费分发给各家各户。

除了必要的科普教育,孙朕邦建议,对于非一二线城市及乡镇,还可以采取更适合当地民众习惯的方法,因地制宜,让他们切身感受到参与垃圾分类的意义和重要性。

有媒体注意到,近段时间,为了帮助上海市民尽快习惯垃圾分类,众多与垃圾处理有关的APP和手机小程序应运而生。其实,在一些国家,借助新媒体帮助民众养成垃圾分类习惯已有先例,且效果不错。

就职于加拿大多伦多一家互联网公司的华人陈道义,在接受媒体采访时介绍,当地政府每年会给每家发一个垃圾回收日历,里面包括垃圾分类的介绍以及你家所在街道哪天会收哪一种垃圾等信息。“此外,政府也有专门的网站和手机APP,可以查询到分类信息”。

 垃圾分类是大势所趋

“上海的新项目(指垃圾分类)是中国有史以来关注度最高、规模最大的城市垃圾回收计划。”彭博社日前刊文称,如今,上海居民无论是在社交网站,还是在家中、小区里,都在思考和谈论垃圾分类,这是一个显著的进步。

对于中国在垃圾分类上迈出的坚实步子,海外华侨华人十分看好。

“垃圾分类是大势所趋。”张军认为,改革开放40多年来,中国民众的环保意识显著提升,对垃圾分类、环境污染治理等话题的关注程度也与过去不可同日而语。“上海在开放程度、与国际接轨程度等方面无疑是走在前列的,由上海来做环保垃圾分类的先行者,我觉得非常好”。

李阿平认为,中国走在一条正确的发展道路上。“20世纪中叶,德国、英国等欧洲国家也曾经历经济急速发展的阶段,但很快便意识到环保对于人类发展的重要性。实施垃圾分类是中国在环保领域取得的一个大进步。”在李阿平看来,做好垃圾分类需要时间,“但一定要往这个方向继续努力”。

“这是上海市乃至中国社会发展上升到一个全新阶段的体现,也是中国平衡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短期经济回报和长期可持续性发展的重要举措。”孙朕邦说。

彭博社预计,2018年到2050年,人类制造垃圾的速度将是人口增长速度的两倍多。作为全球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中国垃圾分类举措的落实,对其他许多国家而言,具有重要的参考意义。

“人与自然应和谐发展。在经济发展的同时,对生活品质和绿水青山的追求是一个非常自然的发展方向。”张军说,中国推行垃圾分类,将对自然资源的再生利用大有裨益。中国经验值得更多国家分享借鉴。

相关推荐
热点推荐
套现22亿!中国泡泡玛特创始股东撤了!

套现22亿!中国泡泡玛特创始股东撤了!

财经三分钟pro
2025-05-09 15:22:34
噩耗来了!他才30岁,长相帅气,遗体已被找到了,但遗体姿势诡异

噩耗来了!他才30岁,长相帅气,遗体已被找到了,但遗体姿势诡异

说点真嘞叭
2025-05-09 04:28:05
断舍离:我一口气扔掉了1000件物品后,家里瞬间干净了!

断舍离:我一口气扔掉了1000件物品后,家里瞬间干净了!

装修秀
2025-05-02 11:50:06
默茨就任总理次日,德国大批军援驰援乌克兰,泽连斯基电话致谢

默茨就任总理次日,德国大批军援驰援乌克兰,泽连斯基电话致谢

火星宏观
2025-05-09 11:44:16
母女同一天遇害,女儿遭人先奸后杀,凶手:她们都该死!

母女同一天遇害,女儿遭人先奸后杀,凶手:她们都该死!

史记趣闻
2025-04-27 21:50:03
和平统一有望?蔡英文一句话提醒大陆,必须准备好消灭台独

和平统一有望?蔡英文一句话提醒大陆,必须准备好消灭台独

特特农村生活
2025-05-08 15:39:51
体检报告中,若4个指标都正常,基本可以放心,身体还算健康

体检报告中,若4个指标都正常,基本可以放心,身体还算健康

诗词中国
2025-05-06 17:08:53
网传某公司草台班子,两电车每月报销三四千的油费,半年才发现

网传某公司草台班子,两电车每月报销三四千的油费,半年才发现

笔尖下的人生
2025-05-09 16:24:36
国家终于不再原谅王濛,77枚金牌不是万能,狂妄自大只会被抛弃

国家终于不再原谅王濛,77枚金牌不是万能,狂妄自大只会被抛弃

山山视角
2025-05-05 12:02:33
看了谢霆锋父子对张柏芝的评价,才知道谢霆锋为何留10亿给俩儿子

看了谢霆锋父子对张柏芝的评价,才知道谢霆锋为何留10亿给俩儿子

素衣读史
2025-05-08 17:31:51
中方这招实在太绝了!解放军不费一兵一卒,打菲律宾一个措手不及

中方这招实在太绝了!解放军不费一兵一卒,打菲律宾一个措手不及

关山快讯
2025-05-08 17:30:31
城发投资集团有限公司原董事长徐德庆接受审查调查

城发投资集团有限公司原董事长徐德庆接受审查调查

界面新闻
2025-05-09 18:08:29
中央安全生产考核巡查组在陕西发现部分企业重大事故隐患常治长存

中央安全生产考核巡查组在陕西发现部分企业重大事故隐患常治长存

中国基建报
2025-05-09 09:08:24
前乔丹队友谈詹姆斯“GOAT”:你 20 年做的事 乔丹13 年就做到了

前乔丹队友谈詹姆斯“GOAT”:你 20 年做的事 乔丹13 年就做到了

直播吧
2025-05-09 08:41:16
美国财长这下着急了,中企宣布停止所有从中国到美国的直运

美国财长这下着急了,中企宣布停止所有从中国到美国的直运

爱看剧的阿峰
2025-05-09 07:52:04
邬倩倩:挤走导演原配夫人,成功上位后却没坐稳,67岁了还是单身

邬倩倩:挤走导演原配夫人,成功上位后却没坐稳,67岁了还是单身

忠于法纪
2025-05-08 19:18:03
陕西高二女生在校内产子,调查后发现,孩子父亲的身份不简单

陕西高二女生在校内产子,调查后发现,孩子父亲的身份不简单

好运来好运
2024-07-30 06:27:38
上海老教授临终捐空房产,养子整理遗物找到结婚证,翻开后瘫坐在地

上海老教授临终捐空房产,养子整理遗物找到结婚证,翻开后瘫坐在地

红豆讲堂
2025-05-09 09:55:16
工龄35年退休人员必看!2025养老金上调4.5%的三大关键点

工龄35年退休人员必看!2025养老金上调4.5%的三大关键点

书中自有颜如玉
2025-05-09 09:15:58
新华社炮轰直播带货了

新华社炮轰直播带货了

不正确
2025-05-08 20:56:29
2025-05-09 22:08:49

头条要闻

义乌商家:短期损失能承受 怕"关税战"缓和后客户没了

头条要闻

义乌商家:短期损失能承受 怕"关税战"缓和后客户没了

财经要闻

降息潮延续 存款利率全面迈向“1时代”

体育要闻

对话萨维奥拉:希望中国能有更多武磊出现

娱乐要闻

元斌为金赛纶发声 金秀贤否认请杀手

科技要闻

奥特曼:不怕中国赶上 就怕美国犯愚蠢错误

汽车要闻

订单破万/32.98万起 全新高山家族于5月13日上市

态度原创

教育
游戏
旅游
艺术
军事航空

教育要闻

2025南昌市体考新变化:全面机考、全员识别

打牌比找女儿重要!《巫师3》昆特牌总局数超4.58亿

旅游要闻

热闻|清明假期将至,热门目的地有哪些?

艺术要闻

故宫珍藏的墨迹《十七帖》,比拓本更精良,这才是地道的魏晋写法

军事要闻

"中国排面"亮相俄罗斯红场阅兵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