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易首页 > 网易房产 > 正文

海外华侨华人恳切建言:垃圾分类可以这样办

0
分享至

自7月1日以来,被称为“史上最严”的垃圾分类措施——《上海市生活垃圾管理条例》实施半月有余。一些上海市民笑称,“这是什么垃圾”如今成为他们每天需要面对的“灵魂拷问”。而对于许多海外华侨华人来说,这个问题不难回答。

在不少西方国家,垃圾分类已经形成较为完整的体系,也成为民众习以为常的生活环节。在接受本报采访时,定居海外多年的数名华侨华人在为中国垃圾分类行动点赞的同时,也分享了他们的经验和心得。

关键在于习惯的养成

如何区分不同种类的垃圾?这是《上海市生活垃圾管理条例》正式实施以来,不少上海市民面临的困惑,也成为众多网友乃至各大媒体讨论的热门话题。其实,初到海外生活时,不少华侨华人也曾遇到类似难题。

“刚到日本时,我们也乱扔过垃圾,但是很快,周围的人就会帮你捡起来。”在东京生活了20多年的刘洪还记得,如果扔错垃圾,周围邻居知道是谁扔的,就会放回他的家门口,并贴上写有注意事项的字条。久而久之,习惯养成了,也就不再乱扔了。

在刘洪看来,细致是日本垃圾分类的一大特点。不同种类的垃圾须在特定日期和时段进行处理,不同地区间的垃圾分类标准也有差别。以他所在的东京都练马区为例,周一和周四扔可燃垃圾,周二扔瓶子、罐子、塑料桶等可回收垃圾,大家具、家电在内的粗大垃圾则需提前联系处理,并贴上专门的贴纸。此外,为了让初来乍到的外国人尽快适应垃圾分类,日本的区役所和市役所还会提供专门的手册,社区和房东也会给予相应指导。

德国华人华侨联合会主席李阿平初到海外生活时也有相似的经历。“我们开始的确很不习惯,有时直接就把废纸扔进垃圾桶。后来,看到德国民众特别认真地进行分类,我们受到感染,也感到这是自己的一种责任。”

20世纪90年代以后,德国逐步将日常垃圾分类细化为厨余垃圾、废纸张、包装材料、废旧玻璃、其他垃圾、特殊有毒垃圾以及大型废弃物等几大类。“德国垃圾分类分得很细,每一项处理起来很便利。”李阿平认为,这是值得学习的经验。

“关键在于社会习惯的形成。”新西兰中华青年联合会会长孙朕邦介绍,新西兰在垃圾分类方面同样有非常细致的标准。为了提高市民的参与度,在他生活的奥克兰市,当地政府还会免费向市民推广含有蚯蚓的“有机垃圾分解桶”,市民可以用这些分解桶将垃圾降解成肥料,用于灌溉自家花园或菜圃。

让环保诉求成为自觉

继上海之后,北京市城市管理委日前表示,北京也将推硬招,试点生活垃圾“不分类、不收运”机制,倒逼居民小区、企事业单位及各类公共机构提升垃圾分类效果。据悉,到2020年底前,全国46个先行先试的重点城市将基本建成垃圾分类处理系统。

“垃圾分类本身是非常积极的举措。当然,在试点过程中可能出现一些问题,需要总结经验。”美国联邦最高法院出庭律师张军建议,可以适当参考美国在垃圾分类中实行的政府与民众共建的“双轨制”,即一方面联邦政府和各州出台相关法律,另一方面对民众开展教育,让他们从小开始培养垃圾分类的意识。“最终让环保诉求成为全社会民众自发的意愿”。

刘洪也认为,有关垃圾分类的教育很重要。“我的孩子在上幼儿园时,老师就教他如何进行垃圾分类了。只有通过一点一滴的培养,孩子长大以后才能形成自觉的意识。”他介绍,在日本,社区会定期举办讲座,向民众普及垃圾分类的具体操作规范和环保知识,同时还会印刷一些相关图文资料,免费分发给各家各户。

除了必要的科普教育,孙朕邦建议,对于非一二线城市及乡镇,还可以采取更适合当地民众习惯的方法,因地制宜,让他们切身感受到参与垃圾分类的意义和重要性。

有媒体注意到,近段时间,为了帮助上海市民尽快习惯垃圾分类,众多与垃圾处理有关的APP和手机小程序应运而生。其实,在一些国家,借助新媒体帮助民众养成垃圾分类习惯已有先例,且效果不错。

就职于加拿大多伦多一家互联网公司的华人陈道义,在接受媒体采访时介绍,当地政府每年会给每家发一个垃圾回收日历,里面包括垃圾分类的介绍以及你家所在街道哪天会收哪一种垃圾等信息。“此外,政府也有专门的网站和手机APP,可以查询到分类信息”。

 垃圾分类是大势所趋

“上海的新项目(指垃圾分类)是中国有史以来关注度最高、规模最大的城市垃圾回收计划。”彭博社日前刊文称,如今,上海居民无论是在社交网站,还是在家中、小区里,都在思考和谈论垃圾分类,这是一个显著的进步。

对于中国在垃圾分类上迈出的坚实步子,海外华侨华人十分看好。

“垃圾分类是大势所趋。”张军认为,改革开放40多年来,中国民众的环保意识显著提升,对垃圾分类、环境污染治理等话题的关注程度也与过去不可同日而语。“上海在开放程度、与国际接轨程度等方面无疑是走在前列的,由上海来做环保垃圾分类的先行者,我觉得非常好”。

李阿平认为,中国走在一条正确的发展道路上。“20世纪中叶,德国、英国等欧洲国家也曾经历经济急速发展的阶段,但很快便意识到环保对于人类发展的重要性。实施垃圾分类是中国在环保领域取得的一个大进步。”在李阿平看来,做好垃圾分类需要时间,“但一定要往这个方向继续努力”。

“这是上海市乃至中国社会发展上升到一个全新阶段的体现,也是中国平衡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短期经济回报和长期可持续性发展的重要举措。”孙朕邦说。

彭博社预计,2018年到2050年,人类制造垃圾的速度将是人口增长速度的两倍多。作为全球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中国垃圾分类举措的落实,对其他许多国家而言,具有重要的参考意义。

“人与自然应和谐发展。在经济发展的同时,对生活品质和绿水青山的追求是一个非常自然的发展方向。”张军说,中国推行垃圾分类,将对自然资源的再生利用大有裨益。中国经验值得更多国家分享借鉴。

相关推荐
热点推荐
一次半决,一次西决,快船“卡椒组合”真的到了分手时刻?

一次半决,一次西决,快船“卡椒组合”真的到了分手时刻?

烽火戏猪狗
2023-03-26 03:15:02
好家伙!张颂文新片开播差评一片,观众的差评理由出奇一致

好家伙!张颂文新片开播差评一片,观众的差评理由出奇一致

娱乐圈笔娱君
2023-03-25 12:29:05
回顾:嘴硬不过一天,女干部随即被查,除胃口大之外她还有何猫腻

回顾:嘴硬不过一天,女干部随即被查,除胃口大之外她还有何猫腻

今夜故事屋
2023-03-24 17:57:57
(国际观察)美国借乌克兰危机抹黑中国的六个谬论

(国际观察)美国借乌克兰危机抹黑中国的六个谬论

新华社
2023-03-25 14:29:30
潜水员海底发现飞机碎片,靠近一看吓到了,机舱内有“人”?

潜水员海底发现飞机碎片,靠近一看吓到了,机舱内有“人”?

小辉做菜
2023-02-27 10:52:14
恭喜杜兆才,新华社官宣报喜,63岁足协副主席临危受命,位高权重

恭喜杜兆才,新华社官宣报喜,63岁足协副主席临危受命,位高权重

安歌的运动生活
2023-03-25 19:57:23
惊掉你的下巴!湖南反腐,市委书记落马数量全国得冠军

惊掉你的下巴!湖南反腐,市委书记落马数量全国得冠军

烟台秀姐
2023-03-25 12:44:27
赖昌星被抓后说道:假设“二哥”没出事,谁也不敢动我!二哥是谁

赖昌星被抓后说道:假设“二哥”没出事,谁也不敢动我!二哥是谁

长夏星河
2023-03-23 16:47:07
大快人心!被央媒点名批评的6部烂剧,下架停播,报应终于来了

大快人心!被央媒点名批评的6部烂剧,下架停播,报应终于来了

皮蛋儿电影
2023-03-25 21:38:55
南下督导!两年来香港司法界抗拒改革干扰国安法风波不断中央要管

南下督导!两年来香港司法界抗拒改革干扰国安法风波不断中央要管

柳扶风
2023-03-25 09:39:36
刘和平:中国推动解决国际治理“疑难杂症”, 塑造国际新秩序

刘和平:中国推动解决国际治理“疑难杂症”, 塑造国际新秩序

直新闻
2023-03-25 19:42:43
菏泽市市长张伦,拟任新职

菏泽市市长张伦,拟任新职

新京报政事儿
2023-03-25 16:11:28
人间惨剧!一个差评三条人命,到底谁是罪魁祸首

人间惨剧!一个差评三条人命,到底谁是罪魁祸首

奇趣故事汇
2022-12-30 12:36:17
巨灯横行,国内绅士最喜欢的30位岛国老师

巨灯横行,国内绅士最喜欢的30位岛国老师

他天天天已上线
2023-03-25 21:01:42
喜事变悲剧?税务去查土豆摊主,日入9000块是真是假瞒不住了!

喜事变悲剧?税务去查土豆摊主,日入9000块是真是假瞒不住了!

伊印
2023-03-25 18:50:15
美媒:卢拉访华前,数百名巴西农业企业代表已“涌入北京”

美媒:卢拉访华前,数百名巴西农业企业代表已“涌入北京”

环球网资讯
2023-03-25 16:35:23
秦刚会见美国友好团体和工商界人士:目前中美关系依旧春寒料峭

秦刚会见美国友好团体和工商界人士:目前中美关系依旧春寒料峭

每日经济新闻
2023-03-25 22:25:14
梅德韦杰夫再次强调:乌若意图收复克里米亚,俄将可能动用核武器

梅德韦杰夫再次强调:乌若意图收复克里米亚,俄将可能动用核武器

门卫秦大爷看世界
2023-03-24 18:30:20
张津瑜:时隔三月,最新6分35秒视频疯传,云雨缠绵,凶手不只一人

张津瑜:时隔三月,最新6分35秒视频疯传,云雨缠绵,凶手不只一人

侃姐细谈
2023-03-25 10:00:24
“3.21”东航132人遇难事故终于通报了,事故非常复杂,极为罕见

“3.21”东航132人遇难事故终于通报了,事故非常复杂,极为罕见

刘新谈社会
2023-03-24 18:42:25
2023-03-26 03:40:49

头条要闻

媒体:国常会部署 4800亿元真金白银来了

头条要闻

媒体:国常会部署 4800亿元真金白银来了

财经要闻

体育要闻

索斯盖特:拉什福德并不经常为英格兰出场,因此他缺阵算不上损失

娱乐要闻

15天6个代言,大嫂高叶成品牌香饽饽?

科技要闻

刚刚,苹果CEO库克微博发文:我在北京三里屯

汽车要闻

东风风行雷霆售12.99万起 最大续航630km

态度原创

艺术
本地
游戏
公开课
军事航空

艺术要闻

自然与众生 《五感的建筑—隈研吾建筑设计展》开启全国巡展

本地新闻

财神殿前长跪不起的年轻人,人均带身份证开光

LPL十大选手结果出炉

公开课

近四成人血脂高?卫健委指南:9吃9不吃

军事要闻

美军基地24小时遭两次空袭 十多枚火箭弹从天而降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