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易首页 > 网易房产 > 正文

风云变幻40年:“炒房团”全军覆没 房地产回归平静

0
分享至

2017年10月,在上海外滩,一处正在拆闲的空地废墟与背景陆家嘴参天大楼的形成鲜明对比

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

1300年前,穷困潦倒的“诗圣”杜甫,曾为一间可以遮蔽风雨的房屋感叹不已。但最终,他并没有落得一个温暖之所,而是倒在了长沙到岳阳的一条破船上。从古至今,房子在中国人心中都有极高的位置,是与“家”等同的。不管是过去的筒子楼,还是如今的商品房小区,有一套属于自己的房子,才算有了家。

回望中国房地产行业的发展,尤其近30年的历史,我们可以发现,纵使风云变幻,房地产行业也不断经受“有形的手”撩拨,但它在百姓心中以及国家经济中的地位,从未消减。

萌芽:

筒子楼的最后时光

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的十余年时间里,苏联在中国进行了多个项目的援助,苏联专家和设计师也得以深入中国人的生活,让中国很多地方至今仍保留有俄罗斯风格的建筑。

筒子楼,更是在全国各地都能看到。所谓“筒子楼”,又称赫鲁晓夫楼,一条长走廊串连着许多个单间,每个单间有十几个平方米的面积,走廊、卫生间和厕所都是公用。因为长长的走廊两端通风,状如筒子,所以名曰“筒子楼”。

尽管一些建筑师认为,这种住宅就像火柴盒一样丑陋,无需任何设计,只管粘贴复制,简直是对建筑艺术的亵渎。但它曾容纳了无数中国人的结婚生子,以及锅碗瓢盆奏响的交响曲。

20世纪80年代以前,中国社会还没有“商品房”这个概念,住房制度采用“福利分房”,当时城镇居民解决住房停留在等、靠、要,等国家建房,靠组织分房,要单位给房。

在1980年代,中国城镇居民平均住房建筑面积不足7平方米,“找媳妇容易找房子难”是所有人的写照。

“我们一家3口人,只有9平方米的一间房,这间房包含所有功能,煤油炉子就是厨房,痰盂就是厕所。很多人把蜂窝煤炉子放在过道。”四川省成都市建川博物馆馆长樊建川曾如此回忆。

20世纪80年代,城市出现了新建的楼房居民小区。每家每户开始有了室内厨房和卫生间,筒子楼逐渐被单元楼取代。单元楼相当于西方的公寓,指设施相对完备,自成体系的独立房子。住户除了出入自己的单元,无需和别人共用空间,居住条件上升了一个大台阶。更重要的是,商品房的概念开始进入中国,一场房产革命即将拉开。

启动:

从住房是商品,到“92”派企业家

1980年1月,《红旗》杂志发表苏星《怎样使住宅问题解决得快些》一文,指出住宅是个人消费品的重要组成部分,应该走商品化道路。至此,我国理论界和实际工作者开展了关于住宅属性、房租等问题的研讨。

但在此之前的一个月,全国第一个商品住宅项目东湖新村已经在广州打下了第一根桩。而在更早的1979年初,广州市乃至广东省已经在考虑用商品房解决居民的住房问题。东湖新村,全国第一个商品住宅项目,第一个引进外资开发的住宅项目,第一个实施物业管理的住宅小区。

1980年4月2日,邓小平更明确地提出了住房制度改革的总体思路,提出要走住房商品化的道路。紧接着,1981年1月,中国最早的房地产企业—中房公司创办,这意味着,中国的住房商品化道路已经开始了;万科,也在3年后诞生,只不过,当时的万科还是一个贸易公司,进入房地产行业是在1988年了。

1987年,在一个不起眼的南方小镇启动了一个不起眼的土地拍卖会,后据考证这是新中国进行的第一次土地拍卖,中国土地正式开始招拍挂。这个地方,叫深圳;这一年,中国地产终于开始进入商业化。这块地一年以后建成了“东晓花园”,并在内地第一次以按揭贷款的方式出售,不到1个小时就全卖光,当时的房价已经是408元/平方米。与此形成对比的是,蔬菜价格还是以分为单位计算。

在20世纪80年代初,以邓小平关于住宅商品化的一系列讲话为起点,中国城镇住房开始了对福利分配制的配套改革,但这种改革主要是针对住宅分配体制的改革,未涉及对住宅供应体制的改革,住宅的供给仍然是由国家、职工所在单位统一提供,由此市场机制完全被排斥在住宅供给体系之外。

人们还未完全建立住房资源依据市场来配置的观念,公有住房占主要比重,市场上的商品住宅份额很小,住宅的大部分还是单位建房,然后分配给职工,住宅的分配形式主要以实物配置为主,货币为辅。

房地产真正出现跨越式的发展,是在20世纪90年代。1992年,邓小平南巡讲话后的10月,中央首次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有效地解决了计划与市场的关系问题,由此带动了整个房地产开发的热潮。

与此同时,大批在政府机构、科研院所的知识分子受南巡讲话影响,纷纷主动下海创业,形成了“92派”企业家,绿地、恒大、碧桂园、万达、建业、保利这些日后呼风唤雨的房企,陆续涌上房地产行业的潮头。据统计,1988年,全国房地产公司为3124家,此后3年,全国房地产公司基本上维持在这个数量;1992年年底,这个数字却一下子变成了1.2万家,到1993年又变成了3万多家。1992年,全国商品房的销售额达440亿元,比上一年增长了80%。

更迅猛的房地产革命,即将在中国大地上爆发。

爆发:

“福利房”中止,商品房相约九八

1998年留给人们的记忆,绝不仅有《相约九八》和那场大洪水。那年1月,搞房地产的王石被时任国务院总理的朱镕基叫去,询问对房地产市场走势的看法,在后来的研究者眼中,这成了某种迹象的先兆。很快,2月28日,朱镕基主持召开国务院房改领导小组第三次会议,并亮明了自己的态度:“要作个决定,今年下半年停止福利分房。”

1998年7月3日,国务院下发了《关于进一步深化城镇住房制度改革加快住房建设的通知》。从这一刻起,原先的福利分房制度彻底被废止。

潘石屹曾说,1998年是中国房地产的一个分水岭,计划经济画上了句号,开始走市场经济的道路。这不但是中国两种住房体制的转换期,也是中国人两种生活方式的分水岭。

而为了搭上福利分房的“末班车”,婚姻都开始功利起来,有的人还没女朋友,立刻相亲找个女孩结婚;有的结婚没几年,已经分过一套房子的,听说30岁以上的大龄单身青年也可以享受房改待遇,立刻与另一半“假离婚”。

丢掉福利房的悲伤并没有持续多久,“买房”成为中国人新的理想。长期以来,中国百姓对于家的构想中,一套属于自己的房子必不可少。同时,一套房子可以影响的,还包括医疗条件、婚姻、子女教育等,它在很多人的计算中,几乎等同于“幸福”。

北京大学教授徐远在著作《城里的房子》中打了这样一个比方:中国经济就像快速前进的列车,一个个大中城市就像是一节节车厢,买房就像是买票上车,买不起豪华卧铺,不妨先买张站票,免得被列车抛下。

1998年后,房地产市场出现大热,许多单位抢购住房来分给职工,一口气消化了全国的存量空置房;1998年,房价突破了2000元/平方米,全国的商品房销售面积达到12185.3万平方米,这一数字相比1997年增长了35%。

也是在这一年,“房价”成为了人们茶余饭后的重要话题。工资没有怎么涨的城市居民,眼看着它在2005年突破3000,2009年突破4000元,2010年突破5000元。一些大城市的房价,慢慢变得遥不可及。

原先对贷款颇有顾虑的中国人,才过了没几年,就把“按揭”这个外来词语挂在嘴边。2000年5月底,建设银行(601939,股吧)的个人住房贷款总额经过8年的发展后终于超过了100亿元,但此后仅过了5个月,就一跃变成了200亿元。

房地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逐步提高,房地产行业增加值从1998年的3454.5亿元上升到了2007年的11854.3亿元,年均增长14.7%,高于国内生产总值及第三产业的增速。而房地产行业对于GDP的贡献率,也开始占据重要位置,19982007年,扣除土地购置费后的房地产开发投资对GDP增长的直接贡献率由6.32%增长到11.56%,年均9.15%。

而在这一阶段,我国房地产从业人员数量年均增长6.6%,1998年这一行业的从业人员为94万,到2007年这一规模达到了166.5万;此外,通过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房地产业对其他产业的就业增长也发挥了积极作用。

而在这一阶段,我国房地产从业人员数量年均增长6.6%,1998年这一行业的从业人员为94万,到2007年这一规模达到了166.5万;此外,通过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房地产业对其他产业的就业增长也发挥了积极作用。

房地产行业的快速发展,使得1992年前后诞生的房地产企业的掌门人,成为了富豪榜上的常客。2007年,《福布斯》“中国百名富豪榜”上,涉及房地产业的富豪接近40个,前10名富豪有4个来自房地产行业。

调整:

房住不炒,房地产回归平静

随着房地产行业的发展,房子不仅成就了诸多富豪,还和百姓的财富之间画上了等号;中国人的买房热情得到彻底释放,房地产几乎成为了最热门的行业。

“炒房”一词,从浙江温州逐渐扩散至全国。从2000年开始,温州人开始在上海、杭州、苏州、厦门、北京、宁波、金华等地置业。炒透本地楼市后,温州人开始大规模向外扩张,这就有了“温州购房团”。炒房推高了高房价,也再次让房子成为了一件奢侈品,也成为左右人们生活质量的商品。

2009年,出现了一部现象级的电视剧《蜗居》。至此,中国都市剧中的爱情,便再也没有绕过“房子”二字。在经历2008年的金融危机后,2009年房地产业强势反弹:2009年,中国的商品房销售面积达到9.5亿平方米,同比上涨了44%。

在2009年,央行对房地产全面松绑,个人房贷利率下限扩大为70%,首付款最低可以做到20%,上海甚至命令国有企业直接购买房地产来维持房地产行业的稳定。于是这一年,房价止跌回升,全面燃爆,当年房价上涨25%。一高一低,催生了两个“国十条”。

2008年,国务院出台扩大内需十项措施增加千亿元投资,即后来大家简称的“国十条”;而在2010年,国务院为了坚决遏制部分城市房价过快上涨,发布《国务院关于坚决遏制部分城市房价过快上涨的通知》,简称“新国十条”。

其实,2010年之前国家还曾出台过多个调整措施,无形的手和有形的手同时发挥作用,使得20102015年间,全国房价基本不涨不跌、投机绝迹、大横盘状态,库存闲置商品房数量飞速增加,一直到2015年底国务院出台去库存政策刺激房地产,房价引爆了一波翻倍涨幅。

2016年9月,更为严格的调控政策出台,“限购限贷,限售限价”,直到现在,调控政策并没有松绑迹象,房地产进入到平稳时期。

经过了几轮调控,“炒房团”几乎已经全军覆没。几乎可以肯定的是,房地产商们的好日子一去不复返。2019年11月7日,福布斯再次发布了中国富豪榜,其中最为明显的变化是,房企老板财富都有不同程度的缩水,“国民公公”王健林更是以减少了682亿元财富,而登上了微博热搜榜。

但是,在一些城市里,对于很多中国年轻人,依然处于想做“房奴”而不可得的状态。兜兜转转,房子难以无视,终究还是那个瞬间就能激发集体情绪的话题。

相关推荐
热点推荐
江西省司法厅厅长张强已任江西省委政法委分管日常工作副书记

江西省司法厅厅长张强已任江西省委政法委分管日常工作副书记

澎湃新闻
2025-05-11 18:24:27
杨采钰晒印尼度假照,穿瑜伽服肚大如萝,鼻头变大,身姿却仍轻盈

杨采钰晒印尼度假照,穿瑜伽服肚大如萝,鼻头变大,身姿却仍轻盈

鋭娱之乐
2025-05-11 19:01:00
反转!行人相撞案视频曝光,女子赔偿7万不冤,法院为韩庭长道歉

反转!行人相撞案视频曝光,女子赔偿7万不冤,法院为韩庭长道歉

奇思妙想草叶君
2025-05-10 23:19:40
宋雨琦,演唱会穿三角裤,野性十足!

宋雨琦,演唱会穿三角裤,野性十足!

东方不败然多多
2025-05-11 12:26:03
收到访华邀请函后,中方给冯德莱恩提了个醒:接下来还有硬仗要打

收到访华邀请函后,中方给冯德莱恩提了个醒:接下来还有硬仗要打

刘振起观点
2025-05-11 15:45:16
“男友请吃688自助餐不欢而散”上热搜,网友:你是没长嘴吗!

“男友请吃688自助餐不欢而散”上热搜,网友:你是没长嘴吗!

爱史纪
2025-05-11 14:39:44
2025重庆中小学暑假放假时间来了!

2025重庆中小学暑假放假时间来了!

鲁中晨报
2025-05-11 16:04:12
她们一边做饭一边卖淫

她们一边做饭一边卖淫

法律读品
2025-05-05 17:24:28
巴基斯坦外交部最新声明

巴基斯坦外交部最新声明

第一财经资讯
2025-05-11 11:59:02
俄罗斯拒绝30天停火要求

俄罗斯拒绝30天停火要求

一种观点
2025-05-10 22:39:39
3所高校(校区)迎来新任党委书记

3所高校(校区)迎来新任党委书记

黄河新闻网吕梁频道
2025-05-11 17:30:46
现在还不明白计算机专业的大学生找工作为什么这么难吗?

现在还不明白计算机专业的大学生找工作为什么这么难吗?

玉辞心
2025-05-11 07:11:25
日媒终究开口了!报道“中国歼10击落法国阵风”,日网一片惊愕

日媒终究开口了!报道“中国歼10击落法国阵风”,日网一片惊愕

文史道
2025-05-10 12:41:42
“联合远征军”发声明继续援乌,巴再次击落印度阵风俘获女飞行员

“联合远征军”发声明继续援乌,巴再次击落印度阵风俘获女飞行员

史政先锋
2025-05-10 19:22:30
年维泗迎来92岁大寿,徐根宝携东亚五虎赴京祝寿

年维泗迎来92岁大寿,徐根宝携东亚五虎赴京祝寿

懂球帝
2025-05-10 21:13:39
百度太绝了!竟然在导航中植入广告,有车主直言这个广告能笑一年

百度太绝了!竟然在导航中植入广告,有车主直言这个广告能笑一年

火山诗话
2025-05-10 06:45:37
阿里纳斯谈勇士的担忧:你以为他们能在没有库里的情况下打球吗?

阿里纳斯谈勇士的担忧:你以为他们能在没有库里的情况下打球吗?

直播吧
2025-05-11 12:22:25
你相信吗?中国有1亿剩女,都被资本给捧杀惯坏了…

你相信吗?中国有1亿剩女,都被资本给捧杀惯坏了…

慧翔百科
2025-05-09 12:54:28
8岁男童失联后续:母亲露面,发现可疑山洞,搜救犬找到糖纸!

8岁男童失联后续:母亲露面,发现可疑山洞,搜救犬找到糖纸!

趣文说娱
2025-05-10 15:12:54
大鱼来了!广东队将迎来“加强版胡金秋”,这可是CHBL第一中锋!

大鱼来了!广东队将迎来“加强版胡金秋”,这可是CHBL第一中锋!

绯雨儿
2025-05-11 14:47:31
2025-05-11 21:00:49

头条要闻

印巴达成停火协议 但关键的《印度河用水条约》未恢复

头条要闻

印巴达成停火协议 但关键的《印度河用水条约》未恢复

财经要闻

重庆一家人把755亿巨债留给了股民

体育要闻

分手7年之后,汉堡终于原谅了德甲

娱乐要闻

陈晓东吐槽权志龙演唱会 说实话遭围攻

科技要闻

首款折叠屏iPhone,有新消息!

汽车要闻

空间表现是优势 极狐T1将于5月底正式亮相发布

态度原创

房产
亲子
数码
家居
公开课

房产要闻

海口顶级名校官宣增扩!南海大道、金盘的业主们要沸腾了!

亲子要闻

今天母亲节,我有话说

数码要闻

联想推出 Lecoo 斗战者 G1 智能体 AI 眼镜,预约价 1999 元

家居要闻

整洁宽敞 黑白木色拼接

公开课

李玫瑾:为什么性格比能力更重要?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