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只是人类历史长河中的沧海一粟。
四年,却让贵州大山里的儿女开启了往后余生的幸福时光。
从世代居住的深山老林中搬出,住进宽敞明亮的新楼房,或许是他们的祖先从来不敢有的奢望,今后,将是他们的子孙世世代代的日常。
而这一切,源于一个消除绝对贫困的千年梦想。
中国梦,如何实现?只有消除贫困,才能同步小康!
习近平总书记在2019年7月、8月、9月到内蒙古、甘肃、河南的考察中,脱贫攻坚都是考察的重点内容。两会前夕,又到陕西、山西考察,实地了解脱贫攻坚成果进展。总书记的“非常节奏”,折射出脱贫攻坚进入倒计时的强烈紧迫感。
这种紧迫感,也在贵州的扶贫干部中层层传递。
易地扶贫搬迁,188万人的大迁徙,无疑是贵州乃至中国脱贫攻坚史诗中的壮丽一篇。
三穗县彩虹移民小区(孙文平 摄)
打响全国易地扶贫搬迁“第一炮”
早在2001年,贵州就被列为全国易地扶贫搬迁试点省份。
仅仅是试点,是远远不够的。
莽莽群山中,还有多少被大山阻隔的渴望?
2015年12月,按照中央关于易地扶贫搬迁新的决策部署,贵州率先在全国打响易地扶贫搬迁“第一炮”。
四年砥砺前行,四年风雨无悔。
2019年12月23日,贵州宣布全面完成“十三五”时期易地扶贫搬迁任务,全省累计实施搬迁188万人,其中建档立卡贫困人口154.33万人,同步搬迁人口33.67万人,整体搬迁自然村寨10090个。
党的十八大以来,贵州年均减贫超过127万人,贫困发生率降至0.85%,57个县摘帽退出,成为中国减贫史乃至世界减贫史中的“贵州奇迹”。
黔西县锦绣花都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
确保搬迁群众稳得住能致富
古有愚公移山,今有易地搬迁。
穷家难舍,故土难迁。
但是,“一方水土养不起一方人”的恶劣环境,不搬迁,老百姓想要过上好日子,国家需要投入多大的成本?
如果不啃下这块硬骨头,贵州脱贫攻坚之战赢不了,2020年全国迈进全面小康的战略布局也实现不了。
2017年9月,“砥砺奋进的五年”大型成就展在北京展览馆展出。其中,《新时期易地扶贫搬迁省际成就巡礼》展示了贵州省毕节市大方县幸福新村贫困群众搬迁后的幸福生活,该视频时长12分钟,其中4分多钟介绍全国易地扶贫搬迁工作成效,7分多钟介绍贵州做法。
拥有标准足球场的阿妹戚托小镇学校
如今回头看,贵州这一战,看得准,走得稳,战略战术过得硬,其中有多少的辛苦与汗水,才换来了这一让人震撼的中国奇迹!
2016年8月,贵州省政府出台《关于深入推进新时期易地扶贫搬迁工作的意见》。此后,贵州的主要做法集中体现在“六个坚持”“五个三”和“五个体系”等政策体系。
坚持省级统贷统还,坚持自然村寨整体搬迁为主,坚持城镇化集中安置,坚持以县为单位集中建设,坚持不让贫困户因搬迁而负债,坚持以产定搬以岗定搬,“六个坚持”指向鲜明,逻辑清晰,支撑有力,形成了明确的政策框架和实施路径。
在这整体框架之下,省级层面还先后出台了57个省级易地扶贫搬迁政策性文件,确保各级各地在执行中不走形变样,确保群众能够搬得稳稳当当。
具体执行中,加强和完善领导体制和组织保障是第一位的。2017年11月,福泉市委调整原市委常委、统战部长兼任市移民局长,免去其统战部长职务,免除其其他分管工作,专职负责易地扶贫搬迁。
战鼓紧擂、快马加鞭,全市易地扶贫搬迁工作呈现出激战态势。
岗位调整之后的福泉市委常委、市移民局长田国喜带队深入各易地扶贫搬迁项目现场开展调研,看工地、催进度、问手续、查资金、访农户,现场办公协调解决具体问题,扶贫、发改、审计、财政住建、国土、供水、供电和金融等部门积极配合,干部职工加班加点,福泉市移民工作强势推进。
2017年以来,城镇化集中安置成为贵州的实践探索和模式创新。
随着各地易地扶贫搬迁工作的深入进行,贫困户们陆续搬离了故土,搬到了城镇。但搬出来后,没有了一亩三分地,他们要靠什么生活?如何才能让他们在新家安心地住下来?
开阳县在搬迁安置点举办专场招聘会(资料图片)
此时,贵州省对“搬迁之后怎么办”又提出建好“五个体系”: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培训和就业服务体系,文化服务体系,社区治理体系,基层党建体系。
从解决好“怎么搬”向“搬后怎么办”转变、从以搬迁为主向后续扶持和社会管理转变、从“搬得出”向“稳得住、能致富”转变……贵州易地扶贫搬迁内涵效应不断凸显,外延意义不断扩大。
人社、扶贫、移民三部门通过精准识别、精准对接、精准培训、精准服务、精准施策,扎实推动以易地扶贫搬迁贫困劳动力为重点的就业扶贫工作。
2017年12月19日,全省就业扶贫和易地扶贫搬迁就业创业工作现场观摩经验交流会在铜仁市召开,据统计,我省累计促进贫困劳动力就业创业达96.66万人。
2018年12月17日,贵州省研究全省易地扶贫搬迁后期扶持和社区管理工作会议召开。
会议强调,要以对人民高度负责的精神,统筹做好易地扶贫搬迁“后半篇文章”,扎实推进后期扶持和社区管理工作,确保搬迁群众稳得住、能致富,全面打赢易地扶贫搬迁硬仗。
贵州需要因地制宜,探索符合省情实际的多渠道、多元化的精准扶贫新路径。
全省就业扶贫和易地扶贫搬迁创业就业劳务协作框架协议签约仪式
坚持以就业为根本,通过在园区挖掘就业岗位、加强组织化劳务输出、招引劳动密集型企业、开发公益性岗位、加快安置地产业培育等多种途径,拓展搬迁群众就业渠道,提高技能培训针对性,确保有劳动力家庭一人以上稳定就业。
这正是贵州在精准把脉我省贫困实际后,“对症”开出的“药方”。
搬迁是手段,脱贫是目的。搬迁与脱贫,必须同步完成。
2019年2月23日,全省易地扶贫搬迁后续工作推进会在省委大礼堂召开,《关于加强和完善易地扶贫搬迁后续工作的意见》和七个配套文件正式公布——全省易地扶贫搬迁工作重点从搬迁为主转入以做好后续工作为主。
在搬迁的同时,为群众谋划好未来的生计与生活。“扎实抓好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培训和就业服务体系建设、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社区治理和基层党建体系建设‘五个体系’,做好易地扶贫搬迁‘后半篇文章’。”贵州省委书记孙志刚的这段讲话,被每个参会者重重地记在了笔记上,也被深深地贯彻落实到具体的行动中。
坚持人民至上,不断造福人民
“乔迁方觉新家好,思源倍感党恩长”,这是普安县纳茶社区一户易地扶贫搬迁户在自家新房前贴出的一幅对联。
2020年到来之时,遍布全省的946个安置点45万多套住房陆续迎来了它们各自的主人。贵州188万人顺利搬迁,一个不少。
在晴隆县,为搬迁到阿妹戚托小镇的易地扶贫搬迁群众免费分发菜地的做法,在全省乃至全国都是首创。
在金沙县,贵州金沙窖酒就业有限公司的“就业扶贫车间”让2018年从太平乡李子村沟头组搬到金民社区的居民赵奕和他的妻子有了“新饭碗”,生活得到极大改善。
在绥阳县,标准化卫生室在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实现全覆盖,这样的后续服务,满足了搬迁群众就近就医的需求。
天柱县易地扶贫搬迁新区制衣工厂
在清镇市,站街镇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举办的厨师培训班深受群众欢迎,为就业增加了一项技能。
在贵阳市花溪区,养老护理员培训班在桐木岭易地扶贫安置点开班。接受培训的搬迁群众经考试合格后获得证书,并由相关部门推荐就业。
在遵义市,通过开展农民综合素质提升和建档立卡贫困劳动力技能等培训、举办劳务协作专场招聘会、有组织劳务输出等,实现帮扶易地扶贫搬迁人员就业创业近8万人。
在贵定县,各安置点小区建立了党组织,规范党组织活动场所,实施搬迁户网格化管理体系,全面增强搬迁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
调查显示,搬迁群众对政策执行满意度为99.38%,住房满意度99.38%,配套公共设施满意度99.07%,后续扶持措施满意度98.14%。
搬迁群众的“获得感”,是检验这场规模浩大的易地扶贫搬迁工程的标准。
“搬得出”,让搬迁贫困户从心里感受到,自己的“乡愁”将有更美更好的安放处。不能让群众因房致贫,因搬致贫,由此而制定的一系列政策举措,让群众搬得起,搬得乐意。
“稳得住”、“能发展”,不是一两句简单的口号,而是不断攻坚克难的生动实践。
教育、文化、社会管理……易地扶贫搬迁,贵州经历着一场史无前例的伟大变革,书写着波澜壮阔的发展新诗篇。
“必须坚持人民至上、紧紧依靠人民、不断造福人民……”十三届人大三次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中国共产党根基在人民、血脉在人民。
党团结带领人民进行革命、建设、改革,根本目的就是为了让人民过上好日子。
贵州人民的好日子,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