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易首页 > 网易房产 > 正文

楼市一季报翻红:多地二手房成交量创4年来单季新高

0
分享至

从2020年“失去的一季度”走到2021年小阳春,中国房地产市场已然迎来了崭新的开局。

从1月份加速推盘、2月就地置业,到3月楼市传统销售旺季,市场在前3个月热度始终不减。新房市场上,TOP10房企合计销售超万亿、“碧万恒”合计销售5231亿元,短短3个月时间已经诞生5家千亿房企。二手房市场成交量则在新房供应短缺的助推下创出单季度历史新高。

今年第一季度的楼市关键词当属“调控”,各地频繁加码,严查购房首付款来源和经营贷违规流入房地产市场,房地产金融监管继续从严。地方层面,上海、成都楼市调控再升级,涉及限售、房价地价联动机制等多项措施;杭州、成都法拍房纳入限购范围;嘉兴限购加码,限售范围扩大至全市;北京、上海、深圳、杭州等多地加强住房信贷管控,防范经营贷、消费贷违规流入房地产市场。

杭州、上海、广州新盘去化超8成

2020年底的购房热情继续蔓延,第一季度重点城市新建商品住宅供销两旺。据中指研究院数据,多个重点城市新房去化率突破8成,其中杭州一枝独秀,去化率达到88%。

2021年第一季度重点城市新开盘项目平均去化率 数据来源:中指院

在重点监测的14个重点城市中,住宅类项目共计开盘561次,推出房源超11万套。其中一线城市上海开盘量较大,共计开盘26次;二线城市中杭州、重庆和南京开盘次数较多,分别为119次、80次和70次;北京、天津、苏州和南昌则开盘量相对较少。

需求端的热情同样高涨,14城市新开住宅项目“当日去化率”均值为64%,这一数据自2020年一季度以来曾维持在较低水平,但进入2021年一季度,去化率先降后升,3月份再度落至61%。整体来看,今年第一季度去化水平稍低于去年同期。

市场分化同样存在,一季度共有130个项目开盘售罄,但主要集中在杭州、上海和成都,其中杭州独占据69席,三个城市合计占比接近全部售罄项目的74%。包括杭州在内,广州、上海、成都、长沙等5个城市去化率超过平均水平。特别值得关注的是,杭州、上海和广州一季度平均去化均超8成;北京、重庆和武汉平均去化率分别为56%、50%和50%。

新房价格方面,一线城市涨幅则不及热点二线城市。中指研究院3月百城新建住宅价格指数显示,中山以1.48%环比涨幅领跑百城,广州为第二名,无锡、金华、徐州、东莞等城市涨幅居前。

整体来看,全国100个城市新建住宅平均价格为15916元/平方米,环比上涨0.20%,涨幅与上月持平。其中76个城市环比上涨,23个城市环比下跌,1个城市与上月持平。

18城二手房成交量创4年来单季度新高

2021年第一季度,多个城市二手房成交量再攀新高。

贝壳研究院监测数据显示,18个重点城市二手住宅实际成交量比2020年第四季度增长14%,在2020年一季度受疫情影响基数较低的情况下同比上升了120%。特别是一线城市整体市场热度较高,1月份深圳、北京环比增速在30%以上,上海成交量环比增长也达到了20%。

2017年以来18城链家二手房季度成交量及累计同比 来源:贝壳研究院

中指研究院指数事业部研究总监曹晶晶指出,多方面因素共同推动了热点城市二手房市场的活跃,如“就地过年”使热点城市置业需求释放前移、学区房关注度阶段性走高拉动的二手房置换链条明显活跃、前期相对宽松的信贷环境叠加信贷收紧预期的推动等,同时,短期热点城市新房供不应求,挤压需求退至二手房市场也是一项重要原因。

在巨量成交的推动之下,全国二手房价格继续环比上涨。贝壳监测的重点35城二手房价格指数3月保持环比上涨1.4%,从2020年12月以来已累计上涨3%,一线城市房价涨幅更是领跑全国。

“高烧不退”的市场也引发了调控进一步收紧和更严厉的金融监管。其中深圳“二手房指导价”政策调控效果显著。新政当周,深圳二手房成交即进入低谷,较新政前下降70%,整个一季度成交量环比下降20%,同比下降4%;价格指数环比涨幅则在1月后持续收窄,至3月止涨。

在“1·21新政”之下,上海二手房成交量环比微降,其中春节后成交量较春节前下降23%;3月价格指数环比涨幅收窄至3.6%,已是连续两个月收窄;北京尽管一季度成交量环比增长20%,但春节后明显有所下降,市场调整趋势开始出现。

另一方面,一季度以来金融监管收紧了口子,北、上、广、深及海口、杭州、西安、成都等城市对经营贷违规进入房地产市场进行严格审查,多家银行针对房地产的“定向加息”直接为一线城市购房热度降温。3月贝壳研究院监测的60个城市平均首套、二套房贷款利率较去年12月分别提高6个、7个基点。

一线城市市场受到抑制,而核心二线城市则继续热度高企。合肥一季度成交量环比增长约60%,成都、武汉环比增幅在30%左右,西安环比增长10%。进入3月,各代表城市成交量均创2019年以来新高,并且二手房价格指数保持上涨且涨幅扩大。

值得注意的是,北方多个城市经历了约3年左右调整,已经开始迎来市场周期性修复。一季度廊坊二手房成交环比增长约30%,3月成交量仅次于2017年一季度高峰;而燕郊在“有房即可落户”的政策带动下成交量增长;青岛一季度成交量环增约20%,价格指数在3月止跌转涨。此外济南、烟台等城市二手房成交量分别环比增长27%、15%,二手房价格指数保持平稳上涨。

TOP10房企首季合计销售超万亿

进入3月份传统旺季,房企推盘节奏明显加快,百强房企销售额均值升至307.8亿元,平均增长率104.1%;目前已诞生5家千亿房企,比2020年同期增加2家;超百亿房企已达76家。

据记者统计,1~3月“碧万恒”合计销售5231亿元,TOP10房企合计销售超万亿。

在需求旺盛、营销加码的双重作用下,1~3月各梯队房企门槛值次第升高:TOP3房企门槛值增长11.6%至1528.5亿元;TOP10房企门槛值增长83.1%至678.0亿元,但增长最快的是TOP30、TOP50和TOP100,分别上升99.5%、134.4%和137.8%。

2021年1~3月TOP100各阵营销售额门槛值情况 数据来源:中指院

百亿级的中型房企有着强烈的规模增长和快速发展诉求,一方面亟需向头部房企行列靠拢,进而提高市场竞争力、提高市场地位;另一方面,百亿规模正处在“尴尬”的阶段,加速扩规模加快一步就能成为头部企业,稍慢一步松懈就会掉队。

值得注意的是,2021年成为房企“战略合作”的发力之年,其中不乏头部房企扩宽产业范围、布局新市场的举措。

3月2日,中交集团与万科集团在深圳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双方将在土地开发、城市综合体、物业管理、产业园区、冰雪度假等领域开展深入合作,补齐产业链;世茂海峡与上坤集团广东区域达成战略合作,共同投资拓展粤港澳大湾区及广西市场;融创则开始涉足酒店行业,与华住成立合资公司共同布局高端酒店市场。

分析人士认为,不同企业加大合作,比如有资金的企业与有土地资源企业的合作,相当于加速了市场要素流动,能提高资源要素配置效率;另一方面,大企业之间强强联合,提高了竞争力,会加速资源要素及市场份额向大企业集中,进而能提高市场集中度;而对于企业来说,能优势互补、扬长避短,增强竞争力,提高市场份额。

土地供应“两集中”重锤砸向22城

2021年初,22个重点城市供地“两集中”政策(集中发布出让公告、集中组织出让活动),成为继“三道红线”等金融监管措施之后,土地市场的又一重大变化。重点城市中,北京、天津、广州、无锡、长沙等已经公布了今年第一批集中供地计划。

集中供地,除了“击散”资金对于热点区域的围剿,更有可能就此改变土地市场的格局。中指院统计数据显示,2020年22城商品房销售面积占全国的比重为24.3%、销售额占全国商品房销售额39.9%;住宅用地出让金占全国宅地出让金的37%。据此可见,占比接近4成的22座城市,在供地“两集中”后将呈现另一种市场格局。

2021年一季度,重点城市表现仍然突出,全国土地出让金排名前20城市成交总额高达5065亿元,同比增加15%,上榜门槛上升至117.7亿元。一线城市收金总额为1580亿元,同比微跌2%,一城市中仅深圳未入榜单,其中上海一季度土地交易活跃,收金逾949亿元占据榜首,同比增加45%;二线城市共13个城市入榜,其中杭州收金近730亿元,同比增加44%,位居第二。

2021年1~3月,全国300个城市土地出让金总额为9597亿元,同比增加20%。其中,住宅用地(含住宅用地及包含住宅用地的综合性用地)出让金总额为7765亿元,同比增加18%。全国40个大中城市中共23个城市出让金同比增加,一线城市均不在涨幅前十之列;降幅前十城市中,厦门市降幅最大。

2021年1~3月全国土地出让金TOP20(仅包含市本级数据) 来源:中指院

房企对于热点城市的追逐也日趋白热化。一季度TOP100企业拿地总额5588亿元,拿地规模同比增长22.7%。保利发展、融创中国和绿城中国占据榜单前三位。22座重点城市中,杭州、北京、苏州、广州、上海等城市显然更受头部房企青睐。2021年1~3月,50家代表房企拿地面积TOP10城市中,杭州继续以累计优势占据首位。TOP10城市中,区域较为分散,除杭州、苏州、温州和南京为长三角城市外,其余6城市涉及成渝、中西部、京津冀等多个城市群。

尽管不少城市才刚刚发布相关具体计划,但“两集中”政策的影响在3月份已经有所显现,代表企业拿地规模均受不同程度影响。区域深耕型企业如滨江集团、广州地铁等单月拿地金额受政策影响较大;保利发展、中海地产等企业全国化布局,受影响较小,3月拿地额均超100亿元。

但“两集中”之后,头部房企凭借巨大的成本优势继续鏖战一线和强二线城市,而中小房企的土地争夺战,则有可能从热点一二线城市转战至三四线城市。

2021年1~3月不同城市土地市场情况 数据来源:中指院

从中指研究院统计数据可以看出,三四线城市土地价格已经处于高位。前3个月一线城市土地溢价率平均7%,同比下降2个百分点,但二三线城市溢价率攀升,并且楼面均价分别同比增长了25%和19%。

易居研究院《百城住宅用地价格报告》显示,2021年1~2月,64个三四线城市居住用地价格为4128元/平方米,同比上涨34.4%,涨幅明显大于一二线城市。

全国百城年初累计土地价格涨幅 来源:易居研究院

历史数据也显示,三四线城市当前累计地价同比涨幅为最近36个月的最大值。易居报告同时提出,尤其是在“两集中”供地制度下,一些二线城市拿地的不确定性或增加,此时房企从地价成本控制和拿地机会等角度出发,或会加快进入部分重点三四线城市,进而推高地价。

房企到期债务规模同比增加134%

一季度恰逢房企年报季,集体“降档”成为行业主流。融资新规后,踩线情况将直接影响房企在融资、土储、资本化等方面的运作。当前“绿档”阵营倍增,已连续两月新增发债不及到期债务规模,并且这一趋势有常态化倾向。

由于一季度境内债市平稳适度宽松,境外债市则低迷致规模大幅下滑。

根据贝壳研究院统计,2021年第一季度房企境内外债券融资累计约3040亿元,同比下降23%,为2018年以来首季度的最低发行规模。

由于2020年一季度受疫情影响货币政策宽松,迎来短时发债窗口期,加之2021年首季度整体债市表现下行,尤其境外债发债规模大幅下滑,较2020年第一季度下降43.5%。

2014Q1至2021Q1房企债券融资规模 数据来源:wind,贝壳研究院整理

从利率来看,境内一季度利率中位数4.40%,环比上一季度上升16个基点,较2020年一季度上升48个基点。

境外方面,一季度境外债券融资票面利率中位数为6%,较上一季度下降75个基点,较2021年一季度下降140个基点。境外票面利率受发债规模锐减影响致下滑,同时境外票面利率高低差短期有缩小趋势。

而房企依旧债务压顶。2021年一季度,境内外债券融资到期债务规模约3735亿元,同比增加134%。事实上,2020年四季度至今,已连续两个季度新发债规模低于到期债务规模。融资新规之下,新增发债规模不及到期债务规模已成为新常态。贝壳研究院预期2021年二季度房企偿债规模约为3279亿元,较一季度略有下降,但偿债规模仍属高位。

相关推荐
热点推荐
唯一中国球员!杨瀚森明天参加芝加哥联合试训 多次模拟次轮被选中

唯一中国球员!杨瀚森明天参加芝加哥联合试训 多次模拟次轮被选中

狼叔评论
2025-05-11 19:14:07
一位犹太交易员的旷世理念:用50%的资金买进,当价格上涨10%时加30%仓位,做到科学炒股

一位犹太交易员的旷世理念:用50%的资金买进,当价格上涨10%时加30%仓位,做到科学炒股

新浪财经
2025-04-14 19:47:08
2025-05-11 22:31:00

头条要闻

两名连襟骑手先后猝死 软件显示生前3天每日工作超11小时

头条要闻

两名连襟骑手先后猝死 软件显示生前3天每日工作超11小时

财经要闻

重庆一家人把755亿巨债留给了股民

体育要闻

分手7年之后,汉堡终于原谅了德甲

娱乐要闻

陈晓东吐槽权志龙演唱会 说实话遭围攻

科技要闻

首款折叠屏iPhone,有新消息!

汽车要闻

空间表现是优势 极狐T1将于5月底正式亮相发布

态度原创

手机
教育
时尚
房产
公开课

手机要闻

微软折叠屏游戏手机专利获批,有望为 Surface Phone 铺路

教育要闻

同学们家长们!大专生一定要找到属于自己的逆袭之路!

刘诗诗和旗袍100%的适配度

房产要闻

海口顶级名校官宣增扩!南海大道、金盘的业主们要沸腾了!

公开课

李玫瑾:为什么性格比能力更重要?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