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图为高新区一角。 (资料图片)
近年来,贵阳高新区聚焦主责主业,集中精力抓产业发展,已聚集国家认定高新技术企业365家、研发机构235家、创新服务机构420家、孵化器(众创空间)62个,获批国家级大数据产业技术创新试验区、国家双创示范基地、国家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等30余个国家级试点示范……成绩的背后离不开科技创新的强大驱动力。
着力创新资源聚集
完善科技创新体系
近年来,贵阳高新区通过不断强化创新环境、科技项目、服务和孵化培育体系等支撑,持续激发科技创新活力,促进园区企业驶入发展“快车道”。
贵阳高新区制定了《贵阳国家高新区企业技术创新能力提升行动方案》,按照“三个有”(有场地、有人员、有经费)的标准,引导企业建设企业技术中心,遴选出一批研发能力强、发展前景好、人才团队优的企业技术中心进行重点培育,实现“重点企业建立企业技术中心,其它企业要有研发行为”,为高新技术产业高质量发展提供强有力的科技支撑。
为强化创新服务体系构建,营造创新创业良好生态环境,贵阳高新区重点培育引进技术转移、知识产权、创业孵化、科技咨询、科技金融等各类创新服务机构,不断完善区域科技服务体系,全区创新服务机构累计达420家。大力支持孵化器建设,鼓励孵化器提档升级,着力构建“国家——省——市——区”四级孵化培育体系,推动贵州科学城升级为国家级孵化器、沙文中小企业孵化器申报省级孵化器,洛湾智慧包装产业孵化园、CMCA科技文创孵化器申报市级孵化器。目前,洛湾智慧包装产业孵化园、CMCA科技文创孵化器、知富云创意大数据(知识产权运营)众创空间等3家孵化器(众创空间)被市科技局确定为市级孵化器(众创空间)拟认定名单。
同时,贵阳高新区还不断提升区域科技创新活跃度,积极举办(承办)2020年度火炬统计数据年审工作(贵阳分场)、“科创中国:5G驱动数智化转型”高端对话、清华——贵州大数据研究生实践教育基地大数据课程公开讲座等重大科技活动30余场,举办项目路演等创新创业活动60余场次,园区企业科技创新活跃度得到显著提升。
强化企业主体培育
提升技术创新能力
在2021年中国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上,组委会面向全国遴选包括中国服务、全球服务、科技创新、业态创新、绿色发展、发展潜力六个方向的优秀示范案例100个,贵阳高新区企业贵州航天云网科技有限公司继2020年获“发展潜力示范案例”后,再次以“面向电子信息行业的工业互联网平台解决方案”荣获2021年“科技创新示范案例”奖。
不仅如此,在2021“直通乌镇”全球互联网大赛总决赛上,本土孵化的科技型上市企业贵阳朗玛信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旗下39互联网医院“互联网+专科建设”平台荣获此次赛事总决赛二等奖;贵州天地通科技有限公司入选2021年地理信息产业百强企业名单;贵州航天智慧农业有限公司的“贵州山地特色农业物联网智能控制和数据建模关键技术研究与示范”项目入选工业和信息化部公布的物联网关键技术与平台创新类示范项目名单……一家家企业、一个个项目正凭借着科技创新崭露头角。
科技创新是企业发展的原动力。为激发企业的活力,贵阳高新区充分发挥清华——贵州大数据研究生实践教育基地作用,推进清华大学与园区企业开展项目合作,鼓励企业以自建或产学研合作形式新建研发机构及平台,并进一步挖掘园区科技基础较强的企业,鼓励企业开展技术创新、研发攻关、平台建设等研发创新活动,建设企业技术中心、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工业设计中心等创新平台及研发机构,引导其建设国家、省、市级研发机构(平台)。
同时,加强企业成长梯队培育,强化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的培育工作,进一步挖掘发展增量,建立高新技术企业培育库,将基础条件较好、创新能力较强的近300家企业纳入2021年高新技术企业培育库,引导高成长性企业成长为高新技术企业。强力推动高新技术企业与规上企业“双转”(规上企业转高企、高企转规上企业),重点对未获高企认定的规上工业企业进行了走访,联系科技服务机构对企业进行辅导,引导未获高企认定的规上工业企业通过加强研发投入和技术改造等升级为高新技术企业。
加强产学研合作
推动科技成果转化
今年9月,上海交通大学研究生招生网正式公布了“贵州联培基地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招生简章”。这意味着,自清华——贵州大数据研究生实践教育基地建成后,又一国家“双一流”“985工程”“211工程”高校——上海交大的大数据研究生联培基地将落户贵阳高新区。
该联培基地将采取双导师制,由上海交通大学的校内导师和贵州联培基地的行业导师共同指导学生,每年培养15——30名上海交大电子信息专业研究生,此举能进一步推动企业技术需求与高校智力资源的对接,推动产学研协同创新、创新资源聚集,为贵州大数据产业持续发展提供智力和人才支持,从而助推区域高质量发展。
栽好梧桐树,引来金凤凰。近年来,贵阳高新区积极推进产教融合基地建设,加强基础学科人才培养,倾力打造集聚人才的“强磁场”。
2019年,清华——贵州大数据研究生实践教育基地在贵阳高新区建成启用,开创了政府、高校、企业联合培养人才的教学模式,三年来,贵阳高新区持续推动实践基地建设,成功培养清华大学全日制大数据专业工程硕士110名(含在读51名),为31家大数据企业(机构)解决关键技术问题22个,推动38名清华大学博导、硕导到贵州企业开展技术交流190人次,促成清华大学与园区企业开展新增项目合作23项,累计项目数量达60余项。
为更好地发挥“全省人才蓄水池”作用,接下来,贵阳高新区将持续深化政校企合作,加强与清华大学、上海交大等知名高校合作,采取订单培养、预约就业等方式,开展中高端制造人才培育,引进中高端制造技能人才。同时,充分发挥园区创新平台载体的主体作用,依托园区专业机构力量,主动出击、出门引才,大力引进一批高层次科技人才和团队,为“强省会”行动提供人才助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