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易首页 > 网易房产 > 正文

全面放开限购樊纲、刘世锦等达成共识,启动楼市要靠超常规举措

0
分享至

近期,中央高层领导和中央财办相关负责人均重申房地产业是国民经济支柱产业,房地产的重要性被再次提升,如何理解房地产业是国民经济支柱产业?房地产过热时期推出的限购限贷政策是否到了退出历史舞台的时刻?长短期内房地产业的发展趋势如何?

日前,在孟晓苏牵头的“北京房地产健康发展研讨会”上,仇保兴、刘世锦、樊纲、贾康、马光远等多位知名经济学家、学者发表了观点,为房地产业的健康发展建言献策。与会专家一致认为,房地产政策框架应及时调整,限购和现在的过时的部分政策应及时取消,要注意房地产政策的连贯性、时效性。

实践反复证明房地产业是国民经济支柱产业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提出了一系列保证房地产市场平稳发展的要求,房地产的重要性被再次提升,值得注意的是,房地产业是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的重申引起了业内的关注,有业内人士都表示,时隔多年房地产再成支柱产业;也有声音质疑该提法与“不将房地产作为短期刺激经济的手段”的表述是否有所矛盾。

“房地产作为国民经济支柱产业的定位没有什么可争议的,人的一生中单项最大的消费就是房子。”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研究会副会长,中国(深圳)综合开发研究院院长樊纲表示。

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院博导,研究员贾康也表示,实践反复证明中国的房地产业就是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我们的工业化、城镇化现在只是走到了中途,后面还有相当可观的发展空间。”

“当前城镇化的真实水平,不能看常住人口城镇化率将近65%,要看户籍人口城镇化率只有45%,要完成真实城镇化水平60%左右,中国有15个点以上的空间。”贾康认为,“一年上一个点我们还得走15年以上,在这个过程中,房地产业不是支柱产业是不可想象的。”

精瑞人居发展基金会主席,全联房地产商会创会会长聂梅生强调,房地产政策的连贯性和时效性很重要,要明确房地产政策中哪些是方向性的不能动摇的,哪些是可以调整具有时效性的。

改变调控思维,限购限贷到了退出历史舞台的时刻?

近期,中央财办有关负责人表示,在住房消费等领域还存在一些妨碍消费需求释放的限制性政策,这些消费潜力要予以释放。多位业内人士将“妨碍消费需求释放的限制性政策”指向了限购、限贷、限售等政策。据了解,年内全国各大城市关于楼市放松的政策持续不断,东莞、佛山已取消限购,南京、成都、西安等新一线城市也优化了楼市限购。

独立经济学家马光远强调,我们应尽快改变调控思维,对于限购政策不要留尾巴,中国所有的城市限购完全可以放弃,同时,不仅仅是限购,所有的“限”都应该取消。

“限购政策本来是临时办法,是在房地产过热的时候出来的,也就是在夏天你开了空调,如今已经天寒地冻你为什么还开空调(冷风)?”汇力基金董事长,原中房集团董事长孟晓苏指出,中财办要求释放住房消费领域的限制性措施,各地应尽快调整过时的政策,从整体上全面取消限购。

孟晓苏认为,下半年以来,监管机构和各个金融机构出台很多政策来促进房地产业的发展,但这些都是非核心政策,直接启动房地产市场核心政策是取消限购限贷。

在他看来,启动全国房地产市场要从一线城市开始。“已有的经验告诉我们,全国的房地产形势要靠北京、上海、广东、深圳,特别是北上深这三个城市的拉动。北京应该紧跟中央,发挥首善之区的优势地位。”

樊纲以房地产的迁移性需求为主题表达了自己的观点,他认为,中国房地产业发展还有巨大潜力,主要来自于人口迁移。建议在城市群周边的中小城市取消对外地人的限购,逐步释放迁移性需求。最终通过大城市的复苏,通过企业内部资金链的传导,化解部分小城镇的债务问题和烂尾楼问题。

“现在回顾来看,房地产到了目前这个阶段实际上要软着陆。”全国政协经济委员会副主任、中国发展研究基金会副理事长刘世锦强调,最近我们在纠偏,房地产十六条等相关政策出台,希望后续情况有所好转。刘世锦也强调,中国房地产市场还有相当大的扩展空间,关键在于都市圈的发力。

业内:稳房地产一定要出台超常规的措施

谈及明年的房地产形势时,马光远表示,考虑到目前市场的基本面已和过去有很大不同,所以对于明年整个房地产市场的表现不要太乐观。“明年目标是先稳下来,稳下来的关键是政策一定要猛,现在政策的力度不够,对市场信心的提振不够。”

中国房地产业协会副会长王惠敏也指出,稳经济必须先稳房地产,而稳房地产一定要出台超常规的措施,不能简单地依靠市场制度初心解决问题。“我们绝不能寄希望通过现有的政策来促使房地产回到过去的模样。”对此,王惠敏建议把重点转移到刺激改善性购房需求。

北京市住宅房地产商会会长黎乃超认为,优化房地产政策的根本是纠行业的偏见,所以第一件事要把妖魔化、灰犀牛的说法去掉。“中国房地产行业不缺资金,不缺信心,只要政策能够到位,借着党的二十大,借着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的春风,地产的第二个、第三个春天一定会到来。”

中央财经大学法学院教授宋志红认为,未来如果房地产业要平稳健康发展,要提振市场信息,尤其稳预期的话,首先要从房地产调控政策的法治化做起,法治才是深化市场机制改革的前提。

在她看来,在新的形势下,当务之急是对过去已有的现在还在生效的调控政策进行全面的评估清理,对于其中科学合理且在新形势下确实需要继续保留的政策手段,应当把它纳入法治的轨道。对于那些已经不适应新形势的政策应该果断进行废止。

“现在已经到了房地产非常脆弱的时候,我们要挽救房地产势必要大调整。”中国城市科学研究会理事长,住建部原副部长仇保兴认为,当前房地产业发展的关键是增强韧性。

仇保兴表示,各级政府要尽快复工复产,扭转经济预期,这是稳定房地产市场预期的基础性工作;而保交楼仍是重中之重,是修复市场秩序的当务之急。他还建议扩大刚需和改善型住房需求,多渠道扩大住房消费需求,协调好住房信贷优惠、房地产解困基金和老旧小区改造补贴等政策工具,稳住重点城市房地产市场,形成风向标。

相关推荐
热点推荐
篮协重磅官宣:违规事项完成整改 恢复新疆男篮注册新运动员资格

篮协重磅官宣:违规事项完成整改 恢复新疆男篮注册新运动员资格

醉卧浮生
2023-06-09 10:53:54
达成首个脱华供应链协议!美国欲重构印太经济圈,谁受伤谁受益?

达成首个脱华供应链协议!美国欲重构印太经济圈,谁受伤谁受益?

掌链
2023-06-08 22:07:29
去了上海、杭州才发现:女生都在穿“黑鞋+白袜”,时髦显腿长!

去了上海、杭州才发现:女生都在穿“黑鞋+白袜”,时髦显腿长!

刘雨爱打篮球
2023-06-08 06:31:04
真是太尴尬了,女子在健身房跑步,裤子被夹住竟然走光

真是太尴尬了,女子在健身房跑步,裤子被夹住竟然走光

唐宁街上的猫
2023-06-07 17:32:13
李维嘉皮包骨症状疑似肝癌?《向往的生活第5季》被打码

李维嘉皮包骨症状疑似肝癌?《向往的生活第5季》被打码

尘哥娱乐
2023-04-18 04:39:09
约基奇成为联盟首6人!总决赛前三场累计得到100分

约基奇成为联盟首6人!总决赛前三场累计得到100分

InSneaker鞋报
2023-06-08 19:15:45
再次确认特斯拉“单踏板模式”就是会让司机把电门当刹车

再次确认特斯拉“单踏板模式”就是会让司机把电门当刹车

汽车安利会
2023-06-09 08:15:19
买格力收到木各力!这类空调泛滥成灾

买格力收到木各力!这类空调泛滥成灾

家电人公众号
2023-06-07 20:03:04
反腐捷报!原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副主席落马,反腐力度可真大

反腐捷报!原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副主席落马,反腐力度可真大

听史实说
2023-06-09 08:43:18
不出所料,菲律宾防长上任第一件事,释放了他对中方的敌意

不出所料,菲律宾防长上任第一件事,释放了他对中方的敌意

票姚校尉
2023-06-08 17:56:25
NFL迈阿密海豚队球星希尔向梅西发起挑战:看看谁是更快的10号

NFL迈阿密海豚队球星希尔向梅西发起挑战:看看谁是更快的10号

绝对现场
2023-06-08 21:21:15
有一种养老法比养老院和保姆养老都要好一百倍,我已经幸福了三年

有一种养老法比养老院和保姆养老都要好一百倍,我已经幸福了三年

九点真实故事在线
2023-06-07 00:35:20
简单两味药,男人的至宝,吃完晚上劲更足

简单两味药,男人的至宝,吃完晚上劲更足

小辣椒影视
2023-06-09 09:00:44
中美已经开始“拼刺刀”了

中美已经开始“拼刺刀”了

娱乐优
2023-06-05 12:55:04
突发,山西一60岁正处级干部落马被双开,曾在纪委工作26年

突发,山西一60岁正处级干部落马被双开,曾在纪委工作26年

乐观的清风拂柳
2023-06-09 09:33:43
2023高考英语真的难,考生吐槽,从头难到尾,李华骚操作惹众怒

2023高考英语真的难,考生吐槽,从头难到尾,李华骚操作惹众怒

陌上花开缓缓行
2023-06-08 20:41:35
“面试”?赤裸裸干涉!

“面试”?赤裸裸干涉!

环球时报新闻
2023-06-08 08:39:42
恐卖不掉!苹果MR头显砍单95%

恐卖不掉!苹果MR头显砍单95%

中关村在线
2023-06-08 20:37:30
队伍日渐壮大:又有高校成立集成电路学院,瞄准“卡脖子”难题

队伍日渐壮大:又有高校成立集成电路学院,瞄准“卡脖子”难题

澎湃新闻
2023-06-08 22:35:08
为何中石油对自家“牵手门”事件反应如此之快?原因好像找到了

为何中石油对自家“牵手门”事件反应如此之快?原因好像找到了

爱读书的王小二
2023-06-08 16:18:30
2023-06-09 11:30:44

头条要闻

美媒炒作布林肯将访华 专家:美方急于恢复同中国对话

头条要闻

美媒炒作布林肯将访华 专家:美方急于恢复同中国对话

财经要闻

体育要闻

掘金vs热火G3:魔鬼在细节

娱乐要闻

热度高!李靓蕾再次发文叫板王力宏

科技要闻

崩溃数小时!史上最大移动通信灾难,咋回事?

汽车要闻

轿跑SUV/800V快充/激光雷达 小鹏G6预售22.5万起

态度原创

旅游
手机
亲子
房产
公开课

旅游要闻

错过这四个景点 你就错过了云南的美

手机要闻

iPhone 15 Pro Max就长这样,很舒服,还有你期待许久的新功能

亲子要闻

孩子睡觉“满床滚”,并非淘气,是向父母传递信息,爸妈可别嫌烦

房产要闻

北京第四实验学校大兴校区开工

公开课

蓄水20年的三峡大坝里,最大的鱼有多大?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